美术教案(整理6篇)

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装饰扇子。

2、知道天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体验凉快的感觉。

活动准备:

1、布置环境“扇子王国”

2、用各种废旧硬纸板(衬衫盒、鞋盒等)裁成各种图形的扇面、蜡笔、皱纹纸、胶水、双面胶

3、轻松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扇子王国”。

1、“今天,我要带宝宝们去扇子王国,那儿有很多漂亮的扇子,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幼儿有序地参观“扇子王国”,教师提醒幼儿观察扇子的形状、颜色、图案。

2、“我们看了那么多漂亮的扇子,谁愿意来做我的好朋友,跟我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怎样的呢?”幼儿就座

3、师幼讨论: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看到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

(2)“宝宝们动动脑筋,扇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教师告诉幼儿:夏天到了,天气热了,可以用扇子来纳凉。

4、小结:“扇子王国”的扇子真多真漂亮啊!有圆圆的、方方的,有的像太阳,有的像孔雀的尾巴,上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呢!哦,我们真喜欢啊!今天,我们也来做把漂亮的扇子吧!

二、做扇子。

1、教师介绍材料和制作方法。

(1)师介绍扇面、扇柄。

“宝宝们想一想,有了扇面和扇柄怎样来做扇子呢?”请1—2名幼儿到前面来演示。

(2)师演示制作扇子的过程:

小小扇面转一转,我来找找双面胶,慢慢脱下白衣裳,手指宝宝来帮忙,轻轻按上小扇柄,我的扇子做好啦!

2、装饰扇面。

(1)“看!扇子做好了!可是你们看看扇子上面什么都没有,一点都不漂亮,跟“扇子王国”的扇子比起来差远了。宝宝们动动脑筋,怎样把扇子打扮的漂亮点呢?”幼儿讨论。

(2)介绍装饰扇面的材料。

“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漂亮的东西来打扮你的扇子。”

师出示材料:方法一、可以用五颜六色的蜡笔在扇子上画上漂亮的图画。方法二、用皱纹纸团成小点点,用胶水粘到扇子上。

3、幼儿分组操作,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评价: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打扮扇子的,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扇子摇摇。

1、制作完扇子,请幼儿扇一扇,说说有什么感觉(凉快)。

2、游戏“扇子摇摇”:小扇子,手中拿。扇一扇,大风吹,你扇我,我扇你,呼啦呼啦真凉快!夏天夏天真快乐!

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手掌印画的基本方法并大胆创作。

尝试改变手型的方向和手的形状,印出想象中的图案,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爱护作品,愉快的完成作品,并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保持桌面和衣物的干净。

活动准备:

白纸和棉签等人手一份、红、黄、篮、绿水粉颜料和盘子每组一份、抹布和桌布每组一块、教师手掌印画范画数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手掌印画的范画,激发幼儿对作画的兴趣

(1)教师:宝宝们,瞧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画?画上画的是什么?大树的叶子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小天使的翅膀用什么画出来的呢?(引导幼儿发现画上用手掌印出的部分)

(2)教师和小朋友们玩手影游戏,发现改变的手掌形状可以变成许多不同的`事物

2.教师示范制作印画的方法

(1)教师改变手型想象自己想要印的事物,并蘸取颜料印出各种形状展现在白纸上。

(2)教师引导幼儿用棉签蘸取适当的别的颜色,为自己的手掌印象加上需要的线条,让它看上去更像自己想要的事物。

3.幼儿自己尝试手掌印画,教师强调作画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将各种有趣的范画展示在幼儿的面前,供幼儿参考和模仿,并强调注意颜料的使用,不能弄脏衣物和桌子,印的时候要轻轻的,印好后赶紧去洗手,擦干了手上的水再用棉签加工作品,让画变得更漂亮。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范画进行模仿

(3)鼓励幼儿大胆想想,尝试自己创作,印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4.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作品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乐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

美术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小画册的制作,学会制作小画册

难点:正确制作小画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小画册范本、课件

学具: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欣赏小画册,并分析其制作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神奇的小画册

(二)探究质疑,尝试了解折制方法。(探究性学习。第一部分:师生探讨;第二部分:学生实践研究)

1.讨论:神奇小画册是怎样制作的呢?

2.请学生上台来尝试折。

3.运用媒体直观了解折法。、

4、你发现了什么?有趣吗?

5、请你来给它编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6、怎么样,这个小画册好玩吧,我们也来试一试

(三)教师示范,解决折剪处添画、衔接问题。

师生互动制作小画册。

提示:剪部位与小画册变化中的联系。

(出示例图进行说明)

1、看到老师的小画册,你来猜一猜,这个小画册该怎么做呢?

2、老师小结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聪明,老师没教,就能猜到小画册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两张纸折成书本形状,然后在已折好的纸上剪一个缺口,小画册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画出图形即可。

身的变化。

3、动脑筋:怎样才能使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连接起来?

(四)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制作好空白的画册,准备下节课添画

(五)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观察了神奇的小画册是怎么制作的,准备好了制作的工具,下节课我们来完成神奇的小画册,同学们可以课后构思,怎么样添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折折剪剪画画,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纸片变成一个神奇的小画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画册的轮回绘画中变得丰富多彩有趣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册的折剪添画过程与方法

难点:有新意的变化,变化的统一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小画册范本、课件

学具:自制小画册、白纸、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有趣的学生作品

1、互相有关联的四张连在一起的小画册。

2、已经脱节的四张相连的小画册

(二)拓展思维发散,分组进行添画比赛。(通过讨论、比赛、欣赏,使学生思维更活跃,同时巩固衔接问题)

1、讨论:小画册除了画人物之外,还能画什么?

2、分组比赛:各组同学按座位顺序逐个上台轮流画。

3、评析作业,解决衔接问题。板书:巧妙衔接。

4、欣赏画册,巩固知识。

(三)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明确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运用折、剪、画等方法制作一本神奇小画册。

2、你可以将自己的小画册的第2、3、4页给你的同桌继续添画,看他能不能将你的画册变得更加神奇。

3、当然,如果你不想给同学添画也可以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相互赏析评价,总结下课。(通过相互赏析评价,满足学生表现欲望)

1、师生开展评述交流活动。

2、将做好的小画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的故事最奇特。

3、根据同学们的推荐请做得好,又讲得好的同学上台来讲一讲你的神奇小画册和神奇的故事

4、教师总结。

美术教案篇4

课时:1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

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由一张外形很随意的纸张,想象出不同的东西,如果它距离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有差距,还可以用彩笔进行添加。

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添加。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马蒂斯的作品与学生的有什么不同,观察一下,两种画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以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势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启思训练

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那出一张你喜欢的色纸,闭着眼睛(避免大脑严格受到现时中图形的影响)随意撕出一种图形。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随意撕出的纸片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多连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撕纸添画形式剪纸形式

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撕纸添画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

小结:发表质疑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

课后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纸与环保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第五课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撕纸添画剪纸

美术教案篇5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

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

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板书课题:8、今天我值日

活动二:

1、引导学生观察。

(1)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

(2)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札记:在回忆值日时的情景时,我让所有同学起来把自己负责的值日项目的动作表演一遍,这一下发现有许多同学的动作让我猜不出这是在干什么。原来上到三年级的他们还是不会用正确的姿势值日。好多同学不会使用工具,尤其是当今家庭很少用的拖把;还有的用的都是拙劲……没办法我借机又给他们上了一次劳动技术课,教大家怎样运用正确的姿势来扫地、擦地、擦黑板……讲完了,学会了,再画作业,嗬,还真不错!看来这次“跑题”跑得还真值得!

美术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①了解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及中国与西方美术门类的同与异。

②了解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与修养。

③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内容结构

①美术的主要门类,中西美术领域的同与异;美术领域随时代而变化、发展。

②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点;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与兄弟艺术门类的参照比较。

③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应当掌握的必要条件:作者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品的.主题、表现技巧特点。

④通过著录练习,训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记录、表述能力。

3.重点和难点

①本课为美术鉴赏教材的引言,学生在未接触到教材所涉及的丰富中外美术内容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课的内容要点可在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示,使学生加深印象。

②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容易感到惶惑的是对于现代美术创作中一些观念性的、试验性的,以及行动艺术等现象,可以留在讲外国美术鉴赏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等课程中说明,但不必强调取得共识。

二、教学过程

(一)美术作品欣赏

1、岩画

古人凿刻或绘制在山崖岩壁上的图画,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现。中国岩画分布区域遍及12个省、自治区的40个以上的县(旗)。

岩画制作有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多为磨刻、敲凿与线刻,风格粗犷、简明。南方岩画多以红色涂绘,可能为赤铁矿粉调和牛血等调和料,色彩稳定,经久不变。岩画作品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幻想和愿望。善于敏锐地抓住人和各种动物的基本形体、动态,在粗简的图形中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

2、(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

春秋中期以后开始出现青铜器镶嵌图像。

在铜器表面的纹饰凹槽中,嵌入红铜或铅类金属,构成装饰。

战国以后,出现采桑、习射、宴乐、水陆交战、弋射等直接描写社会生活景象的图画。

图中人物、器具、走兽等都取剪影形式,动作特征鲜明,叙事清晰。

妇女在树上采桑的情景表现得富于抒情色彩。

弋射(箭尾带绳,便于收回猎物和箭)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射雁的不同时间过程。

水陆攻战表现在攻城和水战中异常激烈的战争场景。

3、长沙楚墓帛画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帛画。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出土于战国中晚期楚地,是湖南长沙出土的保存完整的两幅帛画。

《人物龙凤》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纵31厘米,横22.5厘米。

画面中部偏右下方绘一侧身伫立的妇女,其身着缀绣卷云纹的宽袖长袍,袍裾曳地状如花瓣,发髻下垂,顶有冠饰。在她的头部前方即画的中上部,有一硕大的凤鸟引颈张喙,双足一前一后,作腾踏迈进状,翅膀伸展,尾羽上翘至头部,动态似飞。画面左边自下而上绘一只张举双足、体态扭曲向上升腾的龙。

《人物御龙》1973年重新清理20世纪40年代被盗的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时出土,纵37.5厘米,横28厘米。画面正中绘一侧身执缰的男子,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佩长剑,正驾御着一条状似舟形的长龙。龙首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供男子伫立,龙尾上部站着一只长颈仰天的鹤,龙首下部有一向左游动的鲤鱼,人物上方正中画一华盖。

两幅帛画的功用、主题、造型观念和方式都较接近,表明它们是当时楚国绘画的一种普遍样式。在中国美术史上,它们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绘画作品。